关于离退休人员居家养老的几点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居家养老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受到广泛认可。在政府倡导下,这种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的养老模式,能利用社区资源,为在家的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提供社会化服务。它既能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满足老年人对家的眷恋,又能减轻机构养老负担。深入研究和探索居家养老模式对于离退休人员群体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谈谈对离退休人员居家养老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政府、社区与单位协同合作

政府应制定完善的居家养老政策法规,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例如,出台关于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相关规定,对于经济困难的离退休老人给予适当的服务费用补贴,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社区是居家养老的依托,要建立完善的老年人信息档案,组织定期的健康检查、上门走访等活动,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单位可以与社区合作,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一定的支持,组织“送温暖”等慰问活动,为离退休人员送去关怀和温暖,共同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

二、发挥老年大学和老科协平台作用

老年大学为离退休人员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在这里,他们可以学习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老年大学还可以开设一些与生活实用技能相关的课程,如智能手机使用、手机摄影等,帮助老人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通过参加老年大学的各种活动和课程,离退休人员能够扩大社交圈子,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缓解孤独感。老科协汇聚了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可以组织他们开展科普讲座、技术咨询等活动,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通过老科协的平台,离退休人员能继续发挥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能在参与活动中充实自己的生活。

三、凸显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离退休人员党支部要定期组织党员学习活动,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可以采取送学上门的方式,确保每位党员都能参与学习。这不仅是对党员的政治关怀,也能让离退休人员感受到自己仍然是党组织的一员,增强归属感。党支部可以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组织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成立志愿服务队,关心帮助其他有困难的老人。党支部还可以在节假日组织慰问活动,为生活困难的离退休人员送去生活用品和慰问金,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

四、发挥爱老助老志愿者积极作用

要广泛招募来自社会各界的爱老助老志愿者,包括学生、在职人员、退休人员等。建立志愿者信息库,根据志愿者的特长和时间安排,合理分配服务任务。同时,要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如老年人护理知识、沟通技巧等。培训后的志愿者能更好地为离退休人员提供服务,避免因不专业而给老人带来伤害。

五、践行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离退休人员需要不断改造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要积极适应社会的新变化,如接受新的养老模式、生活方式等。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和社交活动,了解社会的新趋势,调整自己的心态。在这个过程中,离退休人员不仅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还能为家庭和社会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带动更多的人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和需求,促进整个社会养老观念的更新和发展。

离退休人员居家养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区、单位、老年大学、老科协、党支部、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共同协作。通过加强联合、发挥平台作用、强化党支部引领、调动志愿者积极性和鼓励老人自身学习改造,能够为离退休人员创造一个更加舒适、丰富、有保障的居家养老环境,让他们安享幸福晚年,同时也为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