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质量控制点的选择及管理策略

施工阶段是工程实体最终形成的阶段,也是工程质量和工程使用价值最终形成和实现的阶段。我院工程现场管理人员存在各种原因导致工程监督存在着一定的漏洞,比如时间安排上不能保证全程监督、或专业技术上不能发挥技术监督、或管理经验上不能确保有效监督。为克服上述问题,如何选择工程质量的控制点及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而把握好工程质量控制点是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以下从上述两个方面结合自身的经验简单阐述。

一、质量控制点的选择

在选择质量控制点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方法与关键操作:对于复杂的施工方法或关键的操作步骤,如深基坑开挖、高支模等,这些环节往往涉及高风险作业,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严重。需要特别关注专项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

2.施工技术参数:关键的技术参数,如混凝土的配合比、钢筋的直径和间距等,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必须严格控制这些参数,加强测量和现场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3.技术间歇:在某些施工过程中,存在必要的技术间歇期,这些间歇期的长短和质量直接影响后续施工的质量。如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时间,需要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加强现场监督和后续试验。

4.施工顺序:施工顺序的合理安排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错误的施工顺序可能导致结构破坏、材料浪费等问题。如墙面必须先开槽布管再粉墙,需要严格执行施工计划,落实好工序报验制度。

5.易发生或常见的质量通病:针对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如裂缝、渗漏等,应提前制定预防措施,适当增加质量冗余。通过控制这些通病的发生,可以有效提高整体工程质量。

6.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的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往往带来新的质量风险。在这些方面,应加强研究和试验,确保其在工程中的安全可靠应用。

7.工程质量不稳定和不合格率较高的工序:对于质量不稳定或不合格率较高的工序,应加强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下一道工序。

二、质量控制点的管理策略

1.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根据工程特点和质量要求,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明确各阶段的质量目标、控制方法和责任人。

2.加强过程监控和检测:对关键环节和重要部位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检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要求。

3.建立质量问题处理机制: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启动处理机制。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落实情况。

4.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能够有效履行职责。

5.应用信息化手段:利用信息化手段,如BIM技术、大数据等,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质量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预警。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把握工程质量控制点,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