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的文件《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鼓励能源企业发挥资金、技术优势,建设光伏+现代农业,即农业企业、村集体在光伏设施下开展各类经济作物规模化种植,提升土地综合利用价值。2022年5月7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围绕种植业节能减排,推广新能源技术,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绿色、智能、复式、高效农机化技术装备普及应用。截至“十三五”末,江苏省高效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1449.8万亩,为全省在种植业现代化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设施农业的能耗较高,能源投入占生产总成本的1/3。202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80万亩“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因此,设施蔬菜基地必将大量建设,通过设施园区的合理规划和分布式清洁能源的设计,应用新能源电动农机装备,实现光伏绿能+有效储能+高效用能,助力设施蔬菜基地早日实现碳中和,打造设施农业产业的江苏零碳样板,具有重要意义。
光伏设施农业包含于光伏农业,是一种新形式的土地综合利用方式,是现代化农业与清洁能源紧密结合的产物,项目节约土地,不改变土地属性,又可以将空间立体利用开展农业生产,产生清洁电力,扩大供电可再生能源比例,带来双向效益。更进一步,光伏设施农业能实现原有土地的增值,将生态农业、绿色发电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在获取高效农业、绿色发电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在农业领域助力国家农业碳中和战略实施,促进农村能源转型与乡村振兴。
光伏设施农业是农业生产高效化、集约化、智能化的集中体现,它兼具高操作性和高可靠性,能有效抵御以病虫草害和气候灾害为主要威胁的环境损害,主动调整作物生产时期,有效的减少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光伏设施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光伏新能源+现代农业的生产形式,已经发展了10多年的历史,其所具有清洁环保,低碳高效,可兼顾栽培生产和光伏发电等特点,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施,在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光伏新能源结合现代农业的规模必然进一步扩大。
本世纪以来,光伏设施农业在国外尤其欧美国家发展迅速,以色列作为现代农业强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可用于地面安装太阳能系统的非耕地广阔,政府非常重视光伏太阳能建设,颁发大批建设许可证,是世界上光伏农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光伏农业体系,在光伏农业的应用普及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值得我国借鉴。日本借助强大的技术和财政支撑,把光伏在农业上的应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对未来光伏农业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2011年日本福岛地震核事故摧毁了当地所有的社区,当地民众因而对核电产生巨大的恐惧,因此日本科学家加速开展太阳能替代核能的研究、发展应用。在福岛,他们建造了福岛复兴太阳能农业园,安装了2000多个光伏太阳能电磁板,给当地蔬菜大棚基地提供电力用于温室蔬菜生产,生产的蔬菜提供给当地大型连锁超市。
我国幅员辽阔,光伏农业起步较晚,但在政府的支持下,因地制宜迅速普及,成果卓越。2015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首个“农光互补”光伏电站下方种植的草莓成功完成第一季的收获。该光伏电站于2014年5月投产运营,装机规模15兆瓦,由晶科能源投建。工程使用了特殊的支架系统,给下方种植的草莓提供了必要的空气和适度的光照及雨水;组件方阵之间充分利用每寸土地安装了塑料大棚培育草莓。电站周边还种植了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小枣树,成功实现了光伏发电与生态种植的有机结合。2017年南京市全市最大的太阳能发电项目的日昌白马农光互补太阳能发电项目完工,该项目于2016年5月投入建设,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20兆瓦,每年可以产生清洁电力约2300万度,同时减排二氧化碳约1.98万吨,节省标准煤量约0.79万吨。此项目建成之后对发展清洁能源、生态环境改善、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该项目根据作物对阳光的需求情况,开展多层次套种,充分有效利用土地面积,同时带动光伏科技、农光互补科研及生态观光的全面发展。
综合来看,发展光伏设施农业对于我国的农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其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主要方向之一,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同时能够通过农业带动光伏产业发展。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我国光伏设施农业产业模式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用科学的措施进行调整。未来在国家方面,农业部门、电力部门、能源机构以及科研机构需要给予足够的支持,政府需要建设光伏农业产业模式发展专项基金,并通过管理制度约束光伏农业产业模式发展,使其发展过程更加科学,通过政府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发挥出政府在光伏农业产业模式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在光伏农业企业方面,需要不断加强光伏设施农业产业模式相关技术研究,结合区域性农业和光伏产业特点,深入调查了解当地农业发展优势,并组建相关的研究团队,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方式,通过创新推动模式发展,并深入研究产业模式盈利方式、市场管理方式和运营模式,提高产业发展能力,为其将来市场化发展打下基础。
整体来说,光伏设施农业产业模式发展立足于自然资源,根据全国范围内耕地环境的自然特点,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建设普遍适用性的光伏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使其在我国大部分农业发展地区得到应用,同时通过对农业技术落后地区的技术升级,使光伏设施农业产业模式真正落实,以及达到预期发展规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