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院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赋予了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大大促进了科研工作活力。但在相关问题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工作中发现,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跑冒滴漏”现象,利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列支与项目不相关费用、违规报销等问题屡见不鲜。针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如何有针对性的加强防控,个人有几点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恪守纪律界线,加强教育引导
项目负责人作为科研项目的直接责任人,应自觉加强对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知晓违规违纪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强化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不断夯实廉洁从研从业的思想道德基础。所在支部(单位)要加强日常教育引导,每年在项目申报期,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等多种载体,多方位开展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制度解读,在申报前期就引导项目申报人如何正确使用科研经费,树立起财务风险意识、法律法规意识、财务监督意识。强化反面案例警示教育和震慑作用,以案件通报、警示教育等方式,引导广大科技人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二)完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管理
一是严格执行经费管理制度。立足单位全局,加大对项目预算编制和调剂、经费支出、财务决算和验收等方面的业务指导,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二是加强财务系统功能提升建设。在财务报账平台中加设预警系统。防范点可以从长期多次入手,如:对关联交易、大额的、多次的金额,系统提高关注度,对于存在明显冲突的报销设置提醒。三是建立违规违法行为公司的禁入制度。对存在虚假开票等违规违法行为以及明显存在法律风险、安全风险的公司,一律列入黑名单,进入黑名单公司的发票财务部门不予报销。
(三)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风险防控
科研经费使用涉及项目负责人、其所在团队及单位、财务部门等多个主体,各自要承担相应责任,保证经费使用的科学合理性。个人应提升责任意识,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的高度自觉接受监督;各级科研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内部管理,切实加强经费报销的内部控制措施,审批人员应加大对支出费用的审核把关,要求各类单据必须填写完整信息才能予以报销;财务人员在如何更规范合理的使用经费方面给予科技人员切实指导,履行告知义务。在实际报销中也应加强对报销单据的审核,对于超出规定之外的支出,坚决不予报销。
(四)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惩处力度
一方面,建立监管常态化。纪检、审计、科研管理、财务等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中可能存在风险点的排查,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开展专项督查,对相关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完善制度措施,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科研经费使用违纪违法问题的查处力度,建立科研诚信数据库,让相关人员为自己的失信行为付出代价;对有关单位(部门)及人员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工作中职责履行不到位的问题,给予问责,不断深化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