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种业创新能力建设的一些思考

种子,对于农业现代化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只有加大种源攻关,培育优良新品种,才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与市场风险,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安全与稳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按照国家战略部署与省市具体要求,我所应在哪些方面担负起责任、完成好任务,就目前自身条件与科研优势,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种业创新能力建设。

一、聚焦种质创新,夯实种业创新资源基础。一方面,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基础建设。加快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鉴定圃、种质资源库、水产良种场的建设与改造提升,夯实种业创新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强化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加快农作物、果蔬、水产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发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关键功能基因,创制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新种质和育种新材料。

二、推动技术升级,打通种业创新关键“堵点”。一是加快育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强生物育种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鼓励各研究团队融合应用生物育种技术、信息技术和常规育种手段开展新品种创制。二是加快种业创新共享平台建设。统筹推进原粮、水稻、瓜豆、水产等团队创建省级创新平台,加快市级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建设,构建分子育种共享平台,打造宿迁市种业创新高地。三是加快前沿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入合作与技术共享,做好产学研一体化链条搭建,将最新鉴定的关键功能基因、调控分子机制等前沿理论成果转化应用到田间品种培育当中,整体提升实际育种的科技含量与产出效率。

三、强化学科建设,提升创新团队育种能力。一是引力借力提升品种转化能力。鼓励各团队联合企业等多元创新主体组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联盟为载体,大力提升“品种培育-成果转化-市场占有”能力。二是精准引培高素质种业人才。既要遴选学术功底好、组织能力强的现有种业创新人才进行精准培育,又要加强高层次育种人才的引进,增设科研启动经费和安家补助。三是加快推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紧密对接市农业农村局,争取支持资金改善育种基地设施和装备条件,加快南繁科研基地建设,提升种业创新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