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沿海所积极探索改革举措,针对科技供给和产业需求匹配度不够高、成果转化效能亟待提升等问题,制定了“312”目标任务(3即对接30个乡镇,1即服务100家企业,2即解决200个产业技术难题),着力提高科技成果有效供给、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此,建立“三项机制”。
一是建立市县农业科研与推广联动机制,解决为谁科研、为谁服务问题。与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联动,共建农业科技与推广平台,形成“上下衔接、协同创新、优势互补、支撑发展”新模式。近期,沿海所组团赴射阳、建湖开展科创对接交流,摸清产业需求,进一步明确了科研主攻方向,以高质量科技供给推动生产力水平提升,实现互利共赢。
二是建立研究室对接联系县区联动机制,提高科研的针对性、有效性。沿海所9个研究室负责对接覆盖全市的30个乡镇、100家企业和解决200个产业技术难题。截至目前,30个乡镇已超任务对接了56个,100家企业已服务了94家,200个难题已解决了141个,科技供给的精准性显著提高,基层和企业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三是建立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发挥人才、智力支撑。与大院大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展人才联合培养。与中国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石河子大学等单位开展联合攻关、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共建创新实践基地等;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派出科研人员挂职担任“科技副总”,达到产学研合作共赢;面向前沿领域,定向培养人才。如智慧农业学科,组建创新团队,与河海大学等高校加强合作,开展科研人员定向培养。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三项机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沿海所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工作的主抓手和突破口。随着工作机制的不断推进,沿海所必将更加聚焦学科团队建设、更加聚力服务地方产业,为盐城农业强市建设贡献更多农业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