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省沿江元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元麦又称裸大麦,即青藏高原的青稞。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我省沿江地区是我国两大主要产区之一(另一个为青藏高原区)。在该地区,甚至上世纪70年代中期,元麦仍是重要夏粮,主要用作棉花、春玉米等春播作物前茬。随后,农业种植结构多轮调整,棉花大幅减少,小麦、油菜等增加,元麦面积下降。进入本世纪后则呈现零星种植。随着元麦营养保健功能深入挖掘,推进元麦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1. 深刻认识发展元麦的重要性。一是元麦具有突出的营养保健功能。元麦中含有的较高的膳食纤维,被称为是继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糖类、水、维生素和矿物质之后的“第七大营养素”。元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在3.66-8.62%之间,平均为5.25%,是迄今为止测得的最高值;而燕麦的β-葡聚糖含量在2.47-8.30%之间。β-葡聚糖作为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在体内不易被消化,且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二是元麦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宜性。我省沿江沿海地区,是上世纪我国规模较大的元麦集中生产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前后,全国总面积约1300万亩左右,而该地区就达到35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的26.87%)。该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足,人多地少,复种指数高,耕作制度复杂,单产水平较高。三是元麦具有协同周年丰产与绿色高效的显著优势。与小麦相比较,元麦耐迟播、熟期早,有利于间套作和多元多熟种植。元麦出穗早,穗期病虫害轻,抽穗扬花期“一喷多防”压力小,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潜力大。

2. 推动元麦产业发展的高定位。一是提升元麦与健康产业融合度。元麦是膳食纤维含量最高的谷物。大量研究证实,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高发与饮食普遍缺乏膳食纤维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摄入膳食纤维在25g-35g之间。普及元麦食用,对于推进居民健康意义重大。二是提升元麦与粮食安全融合度。元麦曾经是沿江地区主要夏粮作物,发展元麦应充分利用其早熟性,合理间套复种,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耕地产出率。三是提升元麦与农耕文明融合度。元麦在沿江地区具有悠久的种植、食用历史,也积淀了厚重农耕文明和餐食文化,应加强“元麦”元素挖掘、提炼、保护和传承。

3. 破解元麦产业发展的障碍点。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包括从优异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绿色高效种植和农机农艺结合、元麦多层次全谷型产品研发和营销模式等领域的创新。二是加强普及宣传。针对元麦认知代际断层以及元麦营养保健功能认识不足等问题,多途径全方位加强元麦知识宣传,加强元麦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三是加强融合发展。推进推进元麦种加销全产业链发展,推进元麦与其它产业协同发展,推进与康养、保健等跨界交叉融合,推进科研推广管理服务相互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