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蔬菜种子企业发展大致经历五个阶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由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转换,以国营蔬菜公司或种子公司和传统种子商为主,甜椒西芹番茄等进口种子以产品形式开始进入中国。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蔬菜品种数量和质量在这个时期得以不断提升,国营的种子公司逐步没落,个体或私营蔬菜种子公司(店)迅速发展,外资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本世纪初的前十年,世界主要种业名企给中国带来新产品和销售模式,中国本土种企业开始逐步转型并迅速发展,蔬菜品种在产量、品质、抗病力等都有了质的提高。2010年前后,中国本土种业经营规模和经营实力获得空前提升,本土蔬菜新品种的研发工作得到加速,设施蔬菜进入高速发展期,世界种业名企重新布局,国内个体户式(私立)的研发工作蓬勃发展。
2020年以来,中国本土种业的经营进入一个更高的阶段,中国种业和外企激烈的竞争,品种多样化而且向高质量发展,中国蔬菜种业的研发能力明显提高,得到国家大力支持的作物已经实现自主供给,比如辣椒、白菜、黄瓜、加工番茄、萝卜、甘蓝、西甜瓜等。在本土涌现出许多小型、单品专业化很强的育种公司,外企种业的优势逐渐衰弱,一些因产业规模或消费习惯等因素,在国内长期未引起重视的作物类型上还有明显优势,比如胡萝卜、西兰花、大葱、洋葱、菠菜、芫荽等。纵观外企数十年在中国蔬菜种业的发展之路,很多方面值得总结和思考。
(1)鲶鱼效应,为中国种业带来新的发展理念
以白菜为例,上世纪90年代,国内各育种单位开始小白菜“杂交种”选育。此时期具有代表性有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热抗白”、“热抗青”等热抗系列,南京农业大学育成的“矮杂”系列以及绿领种业有限公司的“绿星青菜”等品种。但是,由于“杂交种”种子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远远高于“常规品种”,加之此时期市场供应仍然处在“卖方”市场,对商品性和品质等指标要求不高,小白菜杂交种市场发展缓慢。本世纪初,以“华冠”、“华王”、“夏帝”、“夏赏味”和“早生华京”等为代表的日本进口品种进入中国市场,凭借优秀的外观商品性或突出的抗逆性备受青睐,尽管品种价格一度为国内主栽品种10倍以上,仍然快速占领市场并占绝对优势,颠覆了国内对杂交品种市场的认知。
在国外品种的强势冲击下,国内科研单位和企业被迫奋起直追,经过十多年努力,涌现出一大批国产优秀小白菜杂交品种,慢慢的将进口品种种子价格拉回了相对正常的水平。目前,国外小白菜品种已经基本失去优势,进口品种带来的“鲶鱼效应”变相推动了我国小白菜种业的快速发展。所以,面对外来强“敌”,不必恐慌,只要沉下心来,正视差距,用时间弥补差距,一心一意做一件事,种业自立自强迟点早点的事。
(2)锚定目标,领域内深度耕耘与差异化发展
目前,我国蔬菜种业竞争异常激烈,最新调查表明,蔬菜育种研究整体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品种生产覆盖度接近87%,从数量上看,进口量较多的蔬菜种子有菠菜、空心菜、香菜等,近几年进口量在1万吨左右。从金额上看,进口较多的蔬菜种子是番茄、西兰花、胡萝卜等,进口金额在2.5亿美元左右。这在我国14万吨和200多亿元的蔬菜种业市场中所占比例并不大。近5年,蔬菜新品种出现“井喷”现象,纳入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登记范围的大白菜、结球甘蓝、黄瓜、番茄、辣椒、茎瘤芥、西瓜、甜瓜等八大种类蔬菜最多时有13487个品种。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国外公司无一例外选择了差异化发展,避开与中国重复的工作。比如荷兰瑞克斯旺公司创新意识非常强,分析中国市场后,坚定不移做越冬茬甜椒和长季节番茄,占据了我国该市场类型绝对优势。Bejo公司找到一个容易被中国竞争者忽略的角落,从不起眼的阳台经济入手,精致农业做的很好。我国胡萝卜一般2月份就上市结束,但是台湾农友公司的316胡萝卜,可以从2月份采收至5月份,备受市场欢迎。这些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紧跟市场、了解市场、预测市场,在市场浪涛中寻找生机,一旦打开了一扇门,就要坚定的走下去,要保持一定的市场定力,不能随波逐流去盲目的“卷”。
(3)产权保护,决定命运且任重而道远
华为、中兴、高通事件等等都证明了一个道理,知识产权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相信种业未来竞争的核心也必将是知识产权的竞争。曾几何时,酒泉市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2021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区,成为全国唯一以蔬菜花卉制种为主的“国字号”产业园区,天然的地理优势让酒泉成为全球公认的种子生产黄金地带,也是全国最大的蔬菜制种基地。坂田、瑞克斯旺、农友等美国、法国、荷兰、日本、土耳其的企业均有蔬菜制种基地或者委托业务。但是,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亲本流失严重,知名企业陆续退出了酒泉。利益的驱使下,许多制种基地成立了育种公司,就是非常典型的现象。
行业内流行“想搞豆类就去东北,想搞十字花科就去甘肃,想搞瓜类就去新疆海南”,亲本是最优性状的聚合体,是科技人员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心血选育而成,有些企业或者个人育种者花最少的钱,成对成对的购买或者盗取亲本,收集到一定规模,开始互配,育成的品种相差无几甚至比原品种更好,这也是导致蔬菜种业内卷严重的主要原因,也是众多外资企业制繁种退出中国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蔬菜品种知识产权保护上,由于作物小、取证难、起诉时间长、成本高、赔偿额度低等种种原因导致维权难,这也是蔬菜种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在未来工作中,就更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未雨绸缪,尤其是在越来越强调市场化的大环境中。
目前,国家大力推进商业化育种,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应该抓住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培育期,加强联合协作,充分利用当前国家大力支持,但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不强,合作意愿还比较强烈的现状,鼓励和倡导各创新团队加强与种业企业的联合协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创新团队与企业联合共建创新平台、公共实验室、创新研究中心等,构建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在发展中找准定位,内涵发展,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种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