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通过细致入微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和质量。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对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事事有检查、时时有计划、事事有总结,杜绝管理上的漏洞,消除管理上的盲点。
科技创新团队是以科技探求为共同追求,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由专业技能互补、具有共同愿景和目标、角色分工相对明确和协作精神强的多个科技人员组成的创新群体,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单元。不同于一般的群体或组织,科技创新团队最大的特点是团队成员之间技能互补和协作。对于一群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科技人员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独立思考,每个人可能都会对自己未来发展有规划,如何能将一群个性彰显、专业能力强、善于独立思考的个体整合到一起,发挥1+1大于2的效果,更加需要精细化管理提升对团队发展的整体把控。
科技创新管理不同于行政或企业管理,科技创新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任务指标难以量化评价,精细化管理重点在于对任务执行过程的精准把控,通过制度完善充分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提高协作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创新团队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思考,认为精细化管理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 精细化目标设计。清晰明确的创新方向和研发目标是团队良好发展前景的根本保证,需要团队带头人认真谋划,精准设计。首先是要做到长期目标符合国家重大需求,具有良好的研发前景;其次是短期目标要明确具体,短期内是要产出成果、技术、文章或者产品,并提出清晰的需解决的科学问题或技术问题,要给予团队成员明确的指令;另外,总体任务目标还需要得到团队大多数人认可接受,可以为团队成员每个人成长提供机遇。
2. 精细化任务分解。关键在于要做好每个人的工作进度和目标的分解,同时要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发挥每个人特长和积极性。需要做好三点,一是长远目标的层层分解,制定年度目标,将专业特长互补、愿意协作的人组建攻关小组;二是任务分工需要分析每个人专业背景,尽量发挥每个人特长;三是任务分解要考虑每个人的个人成长,围绕总体目标规划好团队成员的个人发展目标。
3. 精细化过程管理。过程跟踪是保证目标实现的前提和保障,需要建立定期讨论、总结、思考制度,督促和引导每个人即时总结工作成效;要检查进展,分析讨论失败原因,总结成功经验,重新制定任务目标或人员调整;借助过程跟踪,发现研究过程中的新发现或新切入点(课题项目思路来源),重新定位调整研发目标。同时过程跟踪中也要督促及时梳理主要结论,讲好科学故事,分析好应用成效。
4. 精细化考核评价。科技创新目标难以量化,尤其是对于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而言,具有明显的长期性公益性和基础性特征,而且作为省级农业科研单位而言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是主责主业,文章、专利数量,项目、经费争取这些量化的指标只能是考核评价的一部分,对团队的考核评价更重要的是科技创新进展(支撑重大成果产出)、技术落地应用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技术的产业接受度(成果转化经济效益等),需要团队负责人根据科研任务安排精细化制定因人而异、因岗而异、因事而异的考核评价体系。
5. 精细化制度建设。制度设计要遵循农业科研特点和团队发展要求,比如激励奖励制度制定,瞄准团队长远发展目标,充分考虑每个人的工作性质、创新能力、工作效率和创新进展等,制定公平合理的制度政策,以激发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潜能,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共赢;内部运行管理制度需要围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工作效率来进行完善,比如试剂耗材采购、仪器设备使用、学习分享制度、内外部交流制度等等,营造良好科研氛围,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优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