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科技报务,通俗地讲,就是把植保科研的最新研究成果或应用技术转化为农民可以理解、接受和应用的实用技术推广到生产实践中并解决农业生产中植保问题的过程。如何高质量且顺畅地完成这“最后一公里”,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加强科研创新能力。随着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区域种植结构调整,国家药肥双减、秸杆还田和环保施药多种因素的影响,病虫草害的发生和为害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方式,有害生物的入侵为害也有了新的态势。我们应在国家新的宏观政策和行业管理新要求的指导下,对这些新发病虫害(如草地贪夜蛾)或抗性病虫草害的监察、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前瞻性探索和研究,以确保在新发病虫草害突发或暴发时有经济、适用的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二)科技人员要少“案头”,多“田头”,直击植保防治“痛点”、“难点”。前几年,江苏麦田和水稻田的草害发生相当严重,一些抗性杂草(如硬草、菵草、马唐、抗性稗草等)在田间为害非常普遍,单一药剂防治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农民因杂草防治不好而致产量损失有的达7成以上,甚至绝收。为切实解决这一突出生产问题,植保所组织专家“田头会诊”,室内完成药剂再评价和抗性压力筛选,实践表明“老药新用+组合用药+适期施药+优秀助剂”这一会诊技术方案基本上解决了抗性杂草的防除难题。
(三)加强与企业合作,协同推进新药剂、新剂型、新助剂的研究。农化企业一般多侧重产品的研发,因受限于技术人才方面的劣势,企业相对缺少对研发产品的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而植保所拥有较强的人才和技术优势,我们与企业可以优势互补,共同解决一些新药剂应用技术问题或新助剂的研发。如,近几年发展势头很快的无人机飞防,如何更好解决植株基部病虫害防治困难、如何提高药剂粘附性和渗透性等都是很好的合作研究课题。再比如,我们植保所与南京百特公司合作的产品二氢卟吩铁,我们科研人员在应用中发现该产品不仅有生长调节、药害修复功能,而且有抗逆(抗低温、抗高温和抗盐)等作用,并且在抗逆机理上进行了探索研究。这项合作研究彰显了植保所的技术优势和科研实力,也为企业拓展了产品的使用范围和市场空间,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加强植保新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一项好的、成熟的植保应用技术能否大面积推广使用关键在于推广应用这个技术的群体素质和人员数量,所以,人员培训是植保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可或缺的过程。我们可以与新农学院、亚夫工作站、各县农干校等平台的合作,协同推进植保新技术的培训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