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见效

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是农村科技服务的一种新模式,借鉴现代商品超市的理念,将品种、技术、成果信息等科技要素整合到科技超市平台,提供各种农业科技服务,提高农民对科技的认知度与接受度,着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推广。科技超市以有店面、队伍、网络、基地、成果、品牌等“六有”为主要模式,以有形与无形产品为商品,构建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信息流与技术流相结合、网络服务与专家服务相结合、日常服务与专题服务相结合、咨询服务与培训服务相结合的科技超市,形成总店、分店和便利店三级科技超市网络,积极探索特色明显、长效稳定的农村科技服务新机制,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广泛宣传,形成共识

近几年来,我所经济作物研究室依托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紧紧围绕设施蔬菜全产业链发展,突出蔬菜种子、种苗培育、设施生产装备集成、绿色防控、安全生产、品牌营销等蔬菜“四新”技术的集成示范与推广,通过物联网平台线上线下展示,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通过展示示范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设施装备),组织现场观摩、培训交流等会议,广泛吸纳成员加入,紧密联系科技超市分店、便利店和上下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员,提供技术服务,带动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创新创业。通过开展共享平台建设,建立资源共享制度,形成蔬菜产业安全、可持续、共赢发展的共识,发展全程示范质量监控体系,推广运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覆盖面,提高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示范带动,增加覆盖面

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设施蔬菜产业分店面向周边地区的广大种植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镇技术员等,免费提供设施蔬菜技术示范和科技服务,充分利用技术依托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的技术和人才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如“引进来、走出去”等,开展科技服务工作,示范带动影响,在此基础上不断向周围辐射。

三、依托科技,强化服务

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设施蔬菜产业分店通过科技服务超市建设,成功建立了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并形成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这一机制实现了人才、资源和技术向企业的流动,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科技服务超市平台的发展也解决了科研院所无法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推广到实际生产中的困境,以及生产实际中缺乏好品种、好技术的难题。企业可以引进科研院所最新的品种和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和综合展示,让消费者和使用者直接接触到最新的成果,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果。

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设施蔬菜产业分店依托我所建立的专家服务团队和科技特派员团体,能够有效地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难题,并为企业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这一体系提升了种苗产业的规模,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则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并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显著提高了种植收益,推动了农业的增效,带动了农民的增收。广大农户对分店的服务表示欢迎和认可,科技服务超市已经在扬州蔬菜产业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分店蔬菜种子种苗占有率和认可度逐年提升。

此外,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设施蔬菜产业分店与我所、扬州大学、扬州职业大学等科教单位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了人员培养、资源引进、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等全方位的合作。为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分店聘请了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省农科院、扬州职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和科技企业的专家组成了高水平的专家服务团队。这些专家中包括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以及高级农艺师,他们不仅定期和不定期开展设施蔬菜栽培技术、农业机械化应用技术及轮作与套种技术模式等培训,还经常深入一线田间地头,为种田大户蔬菜种植提供种植策略、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在线上和线下接受种植户咨询和答题解惑。分店与便利店联合组建了科技特派员团队。特派员成员由分店、便利店技术骨干,技术依托单位育种和栽培专家,科技型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新型农业人才、乡土专家组成。分店每年开展种苗繁育和销售业务,生产的种苗由农村科技服务专车运送,同时随种苗销售向农户发放栽培技术手册、挂图等技术资料,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在种子种苗生产中,分店能够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发送至信息管理系统或微信里的工作群。科技特派员了解到相关信息后,将会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及时解决一些常规问题,对于系统性或较为严重的问题,科技特派员会邀请专家服务团队共同协商,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需求与难题。针对蔬菜产业不同年度间价格波动巨大,种植户收入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分店主动为合作社提供思路,由分店为成员提供种苗培育、农资供应、田间管理、果品收购“四统一”服务,种苗由分店开展低价订单服务,在农贸市场租赁蔬菜批发、转运摊位,同时向市内其他小型农贸市场供货,这种直接供货的方式,保证了稳定的销路和可观的利润。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创新性的建立了“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模式,由过去的单一种植向产业一体化发展转变,实现产、加、销结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合作社采用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均由分店提前开展试验示范,“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分店推广的“设施番茄-洋葱套种技术”、“黄瓜+两季白萝卜”、“两季豆角+一季雪菜”等高产种植模式,大大提高了合作社土地复种指数和产出效益。同时,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种植、轻简化栽培、使用有机肥技术,减少了农业环境污染,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了农产品品质,有效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注册商标、申请绿色食品认证、积极培育自主品牌,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电商推广、果树认养等立体式营销体系,销售渠道逐步向外拓展,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户就业或者加入合作社,大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四、针对不足,及时改进

由于农业科技服务的专业性较强,需要具备较高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而目前本地专业的农业科技服务人才培养还不够充分,无法充分满足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农业科技服务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但目前分店农业科技服务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服务创新能力不强,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本超市往往依赖于引进技术和服务模式,难以在全省范围内形成竞争优势,导致市场敏感度较低,较难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为此一是必须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服务领域的人才培养投入,提高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二是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服务的科研投入,鼓励分店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此外、可以加强分店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农业科技服务的技术研发能力。三是注重服务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市场调研、客户需求分析等手段,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敏感度,不断满足市场的变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