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勤保障工作

后勤管理服务是我院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涉及安全保卫、法律咨询、房产管理、水电设备管理、环境绿化保洁、防汛抗旱、社区管理等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任务繁杂、面广量大。如何高质量做好保障,需要梳理各方面的工作关系,牢牢把握其中的工作规律,求真务实、高效有序的做好各项工作。总体来说,后勤保障按工作特性大致可分为常规性工作、专项工作和应急性工作。

所谓常规性工作就是计划内的工作,这些工作基本上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进行的,大体上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季节有规律地运行。对于常规性工作应该建立相应的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运行。常规性工作不代表不重要,也要注意提早谋划、合理安排,重点体现“后勤不后,服务在前”的服务理念,在处理好“关键小事”中见真情、见效率、见水平。

专项工作是院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在某一时段交办到后勤的非常规任务,一般非常重要,可能是计划内的,也可能是计划外的,且视工作需要会配以专项经费作为支撑。这类工作一般都有明确的完成时限,一般在3个月以内,需要高度重视,成立工作班子,集中精力、细致周到地做出计划,并用OKR工作法加以有效推进,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完成。

应急性工作顾名思义,具有临时性、紧急性、重要性等特点,这类工作特别能考验后勤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应急性工作一般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规的应急,这类只要平常有工作预案,并熟练掌握预案的流程和规范,紧急时按照预案执行,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如紧急重大接待活动,时间虽紧,但任务内容一般都相对固定,承办部门也相对固定,过程中只要把握好完成时间和完成标准即可。另一种就是突发的、史无前例的应急,一般关系到院重大民生、重要声誉,影响面广。这类事件的处理,需要高度重视,紧急成立“应急处理工作小组”,研究制定处理方案,必要时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援,依法治院,让外行人眼中的“应急”成为内行人心中的“常规”,做到急中有缓、忙中有序,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把握以上工作规律,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当然同时,也要提防意外事情的发生。不管是哪一类事情,都需要足够重视,一是要提早谋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二是要注意防止经验主义,注重实际,灵活把握,及时调整;三是要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完善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