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是构建农业全产业链的核心。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布局,提升科技含量和加工水平,通过加工转化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民就业增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江苏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稳步提升。我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节节攀升,以徐州市为例,2019年56家、2021年突破108家;2020年我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868家,营业收入10446亿元,居全国前列。目前,我省有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59家,超百亿2家,50-100亿15家,入驻企业1638家,2020年销售收入2594亿元,带动476万户农户增收177亿元。整体来看,我省有较好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基础。
二、存在问题
(一)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对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经费投入不足,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绝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产业人工参与程度较大。而且由于技术落后,农产品加工产业企业的耗水量、耗电量比发达国家要高2-3倍,缺乏节能环保的相关农产品技术设备;受技术限制,很多农产品加工产业的产品品种单一、同质化严重,与市场的多样化、高端化需求极不匹配;同时,对于农产品综合利用来说,许多农产品以及加工副产物没有得到循环和梯次利用,并且很多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设备仍需进口。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提升
农产品加工行业利润率较低,属于价值增量比较低的基础性行业,生产原料季节性强、价格波动大、企业资金周转期长,加工企业融资成本、原料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用地、用水、用电成本呈上升趋势,困扰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大宗农产品价格已全面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与河南、山东等农业大省相比,我省的大宗农产品价格和人力成本也不占优势,同时,环保、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推进,我省的农产品加工业在原材料价格、生产成本、企业扩张等方面受到更多的因素制约。这也是今后我省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一)注重创新资源积聚
省内涉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创新基地众多,如农业科技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等,这些基地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可以将这些基地串联,并融合科研机构、联盟、新型研发机构、企业、金融机构等创新相关资源,把分散的创新要素串起来,使“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有机融合,促进科技成果在基地转化,形成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合力。
(二)聚焦重点科研板块
将研发资源聚焦到农产品加工领域重点板块,梳理出关键核心技术,进行协同攻关突破。如新食品资源挖掘、加工型品种选育、特色农产品多维品质评价、绿色低碳智能加工技术与装备、预制菜加工关键技术、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新型冷链物流技术等重点板块,通过相关板块关键技术的局部突破,拉动整个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