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纪检监察工作的保密性要求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有这样一句话,“保密就是保饭碗”。这句话直观揭示了保密工作对于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职业生涯的重要性。保密不仅是一项法定义务和使命所然,更是一种政治觉悟和责任担当。当前,面对依然严峻的反腐败斗争新形势,纪检监察工作涉及信息量持续增多,任务时间紧迫,失泄密风险不断累积,每一个工作环节的保密要求都日益提高。
一是检举控告受理环节务必做到风丝不透。须对有关工作和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保密措施。对于实名来访,应单独进行接待,无关人员不得在场;对于信函(包括线上平台及电子邮件)或电话检举,要严格履行信函的收发、拆阅、保存或电话的接听、记录等登记手续,并及时转内网专线进行办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保密制度》规定要求严格控制知悉范围,除查处案件工作需要外,不得向有关人员出示。信访举报材料列入密级管理,个人不得擅自携带外出或者复制、拍摄、翻录。
二是案件初核环节要避免风吹草动。对案件或问题初核时,不准向被调查人暴露意图。要严格控制参与人数,注重调查策略,通过有意扩大查阅范围或谈话时采取曲线战术来隐蔽真实目的。这一阶段仅仅是找线头,要尽可能缩短调查时间,一旦发现疑点立马转为问题线索,为立案争取时间。
三是审查调查环节须做到谨小慎微。立案后,与被调查人从“侧面了解”转向了“正面交锋”,为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制定单独的保密方案,明确人员保密责任和泄密风险。当事人提供的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证据材料是该阶段保密重点,直接关系案件查办的成败,必须严格防止泄露给被调查人或其他相关人员。
二、落实保密要求的有关举措
作为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纪检监察机构,省农科院纪委、派驻监察专员办公室结合自身定位和特点,从人防、物防、技防三个方面平行并重,努力构筑严密的保密防线。
一是树立心坚如铁保密意识。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新修订的保密法颁布后,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江苏省纪检监察干部“八小时以外”言行规范》等法律法规、签署保密协议、观看《保密公益宣传片》、编印《高校院所警示教育案例选编》并组织学习违反保密规定有关内容,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保密警觉性,增强保密防范意识,使大家从中深刻感受到保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此外,依托举办“主题纪律教育月”活动、开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组织参加保密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在全院范围营造浓厚保密氛围,促进保密意识深入人心。
二是打造安全先进设备保障。日常工作中,加强对电脑、手机、移动存储介质等电子载体的严格管理,确保不丢失、不泄密;及时淘汰老旧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尤其注意对电脑、移动硬盘等涉密载体的销毁处理,避免因处理不当而泄密,消除保密的物理短板和风险隐患;购置专用电子保险柜存放涉密资料,确保涉密信息的有效隔离;安排专门的谈话房间,用于接待有关来访。除了实体空间,也同步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保密管理。做到手严如锁,不在非涉密电脑上处理涉密信息,坚决做到“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防止网络泄密事件的发生。
三是提升保密技术防范能力。随着数字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迭代更新日益加快,为了适应时代节奏,纪检监察保密工作更应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及时更新先进设备的同时,也要抓好保密技术的培训和学习,掌握防泄密知识技能,把保密工作与信访受理、案件调查等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保密工作的效能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