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大豆市场受疫情影响情况 及应对建议(摘要)

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扩散影响,国内大豆市场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重要变化。

(一)国产大豆市场价格明显上涨。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响,我国大豆主产区物流受阻,叠加俄罗斯禁止出口大豆、中储粮提高大豆收购价格及期货市场游资炒作等多因素影响,一季度以来国产食用大豆现货和期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据监测,2020年一季度(1月2日至3月31日),主产省(区)大豆毛粮出售均价从每吨3453元涨至4049元,累计上涨17.3%;大连商品交易所(DCE)豆一(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结算价从每吨3864元涨至4873元,累计上涨26.1%。进入4月份,国产大豆价格继续走强,大豆毛粮出售均价从4月3日每吨4551元,涨至4月30日的4862元,比3月末上涨20.1%。4月30日大连商品交易所豆一结算价为每吨4565元。

(二)进口大豆压榨产品“粕强油弱”。一季度进口大豆价格稳中偏弱,下游豆油消费受疫情影响较大、价格明显下跌,压榨企业开工率下降,豆粕价格有所上涨。国内豆粕期货(进口大豆压榨)结算价从每吨2774元涨至2936元,累计上涨5.8%。主产省(区)大豆压榨企业一级豆油出厂价从每吨7275元降至5946元,累计下跌18.3%。4月份以来,大豆压榨行业开工率提高,豆油价格反弹,豆粕价格回落。4月30日,主产省(区)大豆压榨企业一级豆油出厂价每吨6196元,比3月末上涨4.2%;国内豆粕期货(进口大豆压榨)结算价每吨2725元,比3月末下跌7.2%。

(三)大豆压榨需求偏弱。疫情期间,城乡居民以居家饮食消费为主,食用植物油消费总量明显下滑。据中国烹饪协会调研,春节期间93%的餐饮企业都有不同程度闭店现象,加上学校开学和企业复工出现不同程度延迟,餐饮用油大幅下滑。初步测算,今年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总量预计下降7%-9%,减少约234-300万吨;按豆油占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的45%计算,则豆油消费减少约在105-135万吨;按照进口大豆的出油率在17%-19%测算,全年大豆需求量减少553-794万吨。生猪产能恢复和家禽行业也因疫情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豆粕需求不旺,导致压榨利润降低,春节后部分大豆压榨企业开工延迟,压榨开机率不高,一季度开机率低于40%。截至上周(5月1日当周)开机率回升至53.85%。综合判断,预计一季度全国大豆消费量2100万吨左右,同比下降4.5%。

(四)巴西大豆进口增加明显。据美国农业部4月份供需月报数据,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全球大豆产量预计为3.38亿吨,比上年度降低5.7%,期末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为28.8%。主产国中,美国大豆产量预计为9684万吨,比上年度降19.6%;阿根廷大豆产量预计为5200万吨,比上年度降6.0%;巴西大豆产量预计为1.25亿吨,创历史最高纪录,比上年度增6.4%。总的来看,全球大豆供应宽松格局没有改变,今年以来我国大豆进口总体正常。据海关统计,一季度大豆进口1779万吨,同比增6.2%。受大豆丰产、本币贬值及豆农担忧后期疫情导致运输不畅等多因素影响,巴西大豆出口动力强劲,4月份巴西大豆出口1630万吨,创同期新高。据巴西外贸部报告显示,1-3月巴西对我国出口1330万吨,同比增加10%。

后期国内大豆市场运行存在的潜在风险

(一)豆制品加工行业结构生变,后期豆制品涨价风险加大。疫情对不同规模豆制品加工企业和大豆蛋白加工企业影响明显分化,导致市场份额快速向大企业集中。据中国豆制品协会数据,截至2月底,豆制品加工企业开工率恢复到86%,规模以上企业复工复产快,且产量均较疫情前大幅增长,但中小规模加工企业复工复产慢,市场份额明显下降。行业集中度提高与主产区大豆原料上涨叠加,可能导致后期豆制品和蛋白制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二)美国大豆进口大幅下降可能导致供给“硬缺口”。在美豆大幅减产、出口价格竞争力低及中美经贸摩擦等多因素影响下,一季度我国自美国大豆采购量大幅降低。据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1-3月我国自美国大豆采购量仅为281万吨,同比降41.9%,较正常年份同期降低超过60%。巴西大豆常年平均出口总量6800万吨,仅靠巴西很难满足国内近9000万吨的进口大豆需求。此外,受疫情影响,阿根廷罗萨里奥港等重要港口出现罢工,巴西桑托斯港口工人进行了罢工表决,南美物流和港口装船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大豆供应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后期如果不能增加对美大豆采购,三四季度有可能会出现大豆供给不足,导致豆粕市场波动上涨,对生猪等畜禽养殖业带来较大成本压力。

(三)主产区大豆玉米争地问题日趋凸显。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大豆价格涨幅高于玉米,4月初产区大豆、玉米比价关系已达2.56:1的历史高位。受此影响,东北地区尤其是第三、第四积温带的农户将更倾向减玉米、种大豆。据黑龙江绥化地区豆种经销商反映,目前该地区大豆种子销售量比上年明显增加,部分销售点大豆种子销售量增加近一倍。虽然农户根据大豆、玉米比较效益调整种植结构有合理性,也符合大豆产业振兴的方向,但玉米是以自给为主的饲料粮,已连续多年出现产需缺口,库存水平大幅下降,如果大豆、玉米争地矛盾加剧,优势产区玉米生产不能稳住,将对后期玉米饲料供给带来较大压力。

确保大豆及下游产品市场稳定的对策建议

一是舆论引导,稳定市场预期。密切关注巴西、美国、阿根廷等主产国的大豆生产供给情况,做好疫情防控过程中各大豆主产国政策调整的动态跟踪工作。重点关注疫情蔓延对国内大豆市场带来的价格传导,做好国内舆论引导,稳定市场预期,减缓各主体对大豆、油脂供给担忧情绪,避免对大豆、豆油等集中采购和囤积。

二是强化协作,建立多部门联动调控机制。大豆金融属性强,易受游资炒作,应加强多部门协作,做好市场调控和价格监管,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同时,健全覆盖国内生产、收购、加工、储备、消费、价格、进出口等大豆全产业链的监测预警体系和统计分析制度,通过多部门参与会商,搭建统一信息发布平台,引导加工企业、生产者及时应对疫情及国际市场变化。做好豆制品中小规模企业复工复产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切实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三是稳定渠道,构建多元化进口的大豆供应体系。引导企业合理进口大豆,加大对美大豆采购力度,积极推进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适量增加畜产品、杂粕、葵花籽粕、菜籽粕等替代品进口。鼓励养殖业继续推广低蛋白质日粮饲料技术,有效减少豆粕用量。合理确定玉米深加工产能,适当调整玉米酒精加工、玉米乙醇生产。鼓励国内企业深化国际合作,加速在黑海和南美等区域布局力度,增强对国际一手豆源的掌控力。

四是多措并举,确保国产大豆产能稳定。协调处理好玉米大豆种植结构调整,稳定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采取轮作补贴等政策,鼓励黄淮海和南方地区大豆面积恢复。积极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及配套技术,加大对大豆高产品种和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机农艺结合,提高大豆单产水平。从环保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推进全面实施大豆、玉米轮作补贴,稳定农民种植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