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建共建的几点思考

党建共建是基于“共同体”理念,由两个或多个党组织共同筹划和实施,通过串联多方资源、优势互补,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工作实践,是一种集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多元合作、内容多样于一体的党建工作模式。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推进,农业科研单位的党建共建工作面临共建理念、共建机制、共建方式和成效评价等多重挑战,如何突破现有局限性,笔者认为可在遵循共建模式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以下四方面探索。

一、深化党建共建理念,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党建共建在实践中存在共建理念与实践行动之间有脱节现象,一般缘于对党建共建的实践价值理解不足,不能充分认识到其在打破部门界限、串联内外资源、推动深度融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导致共建工作的内在动力不足,党建与业务在实践中难以有效融合,党组织间难以凝聚共识,形成共建合力,从而限制了共建效能的整体提升。要牢固树立党建和业务互融互促理念,推进思想认识与党建要求融合。一是注重主动融合,树牢“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党建理念,强化政治引领,把握战略主动。二是注重全面融合,善于从业务工作发展的痛点堵点中寻找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贯通,做到全局谋划全面融合全域推进。三是注重互促融合,坚持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既推动业务工作,又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不断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二、优化党建共建机制,加强共建主体间的有效联结

党建共建活动的组织效率和成果显现与共建机制密不可分,只有优化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方能使共建活动规范、高效运作,从而构建起党建共建主体间的协作网络,推动彼此间的有效联结。一是健全共建运行机制,基层党组织应主动拓展与“上下游”单位党组织、主管部门、兄弟单位等院内外多元主体的共建关系,打破部门间、院内外的壁垒,积极构建内外联动、上下协同的共建协作网络,明确共建目标与任务,强化主体责任,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实现跨领域、跨层级深度融合与共享。二是健全资源共享机制,在共建进程中,各参与方须增强沟通与协作,通过深化合作层次、拓宽资源共享领域,致力于实现党建共建成果的公平分享,保障每一参与方都能从共建实践中获得切实且长远的利益,充分激发调动各方的参与热情和主动性,强化彼此间的有效联结。

三、创新共建内容方式,打造共建活动平台和品牌

党建共建方式应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和共建联合主体自身发展特质,树立品牌思维,通过内容和方式创新来驱动深度共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共建活动平台和品牌。一是要结合需求进行创新,突破当前比较普遍的“拍照、签约、挂牌”式共建,围绕共建主体特点打造“党建+科研创新、党建+志愿服务”等深度融合的特色项目,形成内容模块化创新,同时针对每个内容模块进行方式创新,在明确共建目标、任务分工、责任主体和时间表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活动运作模式,促进深层次共建,实现共建主体共赢。二是以互动联动推动品牌创塑,定期组织共建主体间的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建立交流平台,提炼成功经验,为彼此提供实践参考,促进彼此中心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将品牌创塑融入日常,推动共建活动品牌化。

四、健全共建评价体系,提升党建共建活动效能

共建成效评价,有利于实现党建共建的深度优化、精准调控与效能提升。共建主体应结合目标任务和合作方式等特殊性,考虑参与度、满意度、影响力、创新性以及贡献度等多个维度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估工作成效,提升党建工作对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同时要定期开展交流研讨进行阶段性评估,根据共建中遇到的难点、瓶颈问题及时调整共建策略,实施动态调整,使共建工作紧跟政策、需求的变化,确保共建活动的连贯性与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