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科技人员如何更好地成长成才

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决定着国家科技的未来。新时代青年科技人员如何高质量成长成才决定了我们科研事业的成色。

1.树立远大志向。习近平总书记教导青年:“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青年科技人员要将个人的人生规划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结合起来,在报效祖国的过程中成长成才。有了这样的远大理想和人生信念,我们就有了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就会充满了前进的动力,这样的人生才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人生。

2.正确努力方向。成功要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努力,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才会让你的努力更精准、更有价值、更容易达成目标。新时代的青年科技人员要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明确自己的科研方向和奋斗目标。我院科技人员学科方向的选择,一般有传统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青年科技人员不妨在新领域探索走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爱因斯坦在大学毕业后利用业余时间大胆地同时在3个未知领域进行研究,突破了牛顿力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3.坚持不懈努力。科学研究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科学研究不可能百分之百成功,常常需要长时间、大精力投入。有报道指出,每项国家科技奖的背后,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农业科研成果的产出往往需要“十年磨一剑”。青年科技人员需要发扬“科学家精神”,看准一件事就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心无旁骛地努力做下去。要守得住初心,经得起诱惑,坐得住冷板凳。不计得失,心无旁骛,埋首于桌边案头,躬身于田间地头,青年科技人员才能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4.积极成长环境。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需要一个切实遵循科研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有利于年轻人潜心研究、长期积累的良好环境,让他们能够安下心来,心无旁骛开展科研攻关。一是要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落实到位,优化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管理;二是切实改变科研成果考核的不良倾向,引导青年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科研攻关,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三是急需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四是减少日常繁杂的管理事务干扰,把时间留给科技人员;五是关心关爱青年科技人才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