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青年职工参与生产一线调研与实践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新时代广大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科技人员作为我院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为我院发展和服务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关心爱护新入职的青年科技人员,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一代,为他们人生添彩、搭建舞台至关重要。

新入职的青年科技人员在攻读学位期间为了顺利毕业,科研内容多是在导师的安排下,针对农业生产中某一个细节问题入手,深入研究其生化或分子机理,进而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指导。但入职后,受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性质不同、新入职团队研究侧重点与先前读书期间研究侧重点不吻合等因素影响,新进青年职工及时发现产业问题和参与实践的能力稍显不足,这样不“接地气”,很容易在科研方向和职业发展规划上迷茫,形成空有一身抱负无处施展的感觉。

农业是一个综合性学科。以水稻的生产为例,涉及育种、栽培、土壤、植保、农业机械等多个学科,从选种、土壤耕翻、机械栽种、田间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到机械收获等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的管控不到位,都有可能造成产量减少或品质下降。

作为一名农业科研工作者,了解研究对象的上下游环节,善于发现本团队研究方向上的产业痛点,并凝练成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解析关键原因,形成操作性强、实用的解决方案,练就过硬本领,解决生产问题,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引导青年科技人员面向生产需求,深入基层、走进一线,深入调研实践,可以让青年科技人员切身体会农业的艰辛和不易,充分意识农业科技的重要性,利于督促自己刻苦勤奋,开展“有用的”科研,提升自我的担当意识,进而更合理地谋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通过一线调研,聚焦产业需求,针对产业关键难题,设计研究方案,解析关键原因,系统性研发解决问题的产品和技术,可以提升自己发现产业问题和参与实践的能力;通过一线实践,可以明确自己科研成果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先进性和成熟性,利于及时调整优化自己的科研内容,从而持续提升自己发现和解决产业问题的能力,推动科研选题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紧密结合,增强科技创新的本领,督促自己形成有用的科研成果,享受科研的乐趣,快速成才。